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县区动态

【巴马】巴马以“两山”理念推进乡村生态治理,用绿色擦亮发展底色,打造10万“候鸟人”向往的康养胜地—— “世界长寿之乡”的绿色坚守

美丽的盘阳河风光。晨雾轻笼蜿蜒的盘阳河,白鹭掠过如镜的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三五成群的“候鸟人”在河岸步道上聚集,开启了晨间的养生时光。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久负盛名的“世界长寿之乡”,更是新晋的“全国文明城市”。这一殊荣,是巴马坚守生态环保生命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集30余万寿乡儿女之力共同铸造的荣耀勋章。近年来,在河池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推动下,巴马抢抓新时代“健康中国”重大机遇,以扎实的生态治理举措、高效的管理模式,厚植绿色优势,擦亮文明底色,打造令人心驰神往的康养胜地。持之以恒的生态守护巴马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山脉众多,水系发达,森林覆盖率超过79.19%,素有“天然氧吧”美誉。好山好水离不开细心呵护。如何将巴马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强劲动力?高位立法,筑牢法治根基。早在2015年,自治区就出台《巴马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开启立法保护盘阳河流域生态新篇章;2021年,巴马率先在全国立法制定《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资源保护条例》,开创地方性法规保护长寿资源先河;此外,《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绿色发展规划》等多个规划相继出台,为巴马好山好水戴上“紧箍咒”,实现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设施筑基,夯实治理底盘。近年来,巴马累计建成4座乡镇污水处理站及126套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生活污水近6000吨,受益农村人口7万余人。其中,在盘阳河和灵岐河重点流域9个乡镇192个自然屯建设污水处理厂(站),总投资2.79亿元。目前,盘阳河畔15座污水处理站日夜运行,沿岸村屯生活污水尽数净化,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守护好山好水。重点攻坚,推进生态修复。东山、西山石漠化治理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工程让荒坡渐染新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专业护林队+村组护林员”全覆盖管护,让万顷林海安然生长;完成对盘阳河14.2公里河段的整治修复。持之以恒的生态守护,结出了丰硕果实。2021年,生态环境部授予巴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2024年,巴马全年优良天数比率达99.5%,2个区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县城区、乡镇及农村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民共织生态保护网“现在巡河,不仅靠脚步丈量,更离不开这些得力助手的辅助。”作为盘阳河甲篆镇段的镇级河长,黄丽萍一个月要开展4次巡河,得益于河段安装的近200个高清摄像头,实现河湖岸线24小时实时监测和可视化管理。以河长制实现“河长治”。盘阳河作为我市河长制五大重点河流之一,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的同时,甲篆镇更是率先推出“分段包干”的河道承包制度。在百马村等6个村,义务护河队员们化身河道“守护者”,护好河道清澈,并带领村民们自觉行动。此外,巴马还将重点景区和村屯保洁都纳入市政管理范畴,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直排盘阳河问题。从生态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受益者。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巴马各村屯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将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绿化美化等内容纳入其中,村民们自发组建保洁队,每天清扫村道、清理河道,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绿色家园的良好局面。凝聚守护巴马生态环境的合力。除了本地村民,远道而来的“候鸟人”也加入绿色守护大军。近年来,巴马积极引导来到当地养生的“候鸟人”开展“环境保卫战”,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深入村屯、景区景点、田间小巷,对路面垃圾进行清扫,用行动诠释着“新巴马人”的责任与担当。大健康产业借势腾飞午后的巴马世纪养生园,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步道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凉亭下的对弈者凝神沉思,广场上的太极练习者与清风共舞。来自重庆的业主吴女士在养生园已生活3年,眼见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更让她坚定了长期驻留的决心。目前,巴马世纪养生园已汇聚来自国内多个省级行政区及美国、法国等9个国家的3000多位业主。“候鸟人”之所以选择巴马,正是看中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蓬勃的大健康产业。作为巴马引进的首个大型康养项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里可感可及。近年来,巴马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康养配套日益完善,磁吸效应愈发显著,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人”群体飞进长寿之乡。2024年,仅到访甲篆镇坡月片区的“候鸟人”就突破10万人次。2024年,巴马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社会旅游总消费冲破100亿元大关,分别同比增长25.03%和27.46%。今年前3月,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33.29万人次,同比增长15.43%;实现旅游总花费37.53亿元,同比增长16.25%。守住了绿水青山,就拥有了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在巴马愈发具象化。2017年以来,巴马引进的大健康产业项目已开工或即将开工达51家,合作项目118个,计划投资686亿元。得益于文旅康养产业的精准布局和长效发展,巴马先后被评为全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全国首批气候康养典型试验点、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盘阳河畔,流水潺潺,寿乡巴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篇章仍在不断续写。

部门动态

我市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

“公司因扩大生产规模、提前储备优质茧纱导致短期流动性资金紧张,经市政务服务中心协调后,我们成功获得400万元‘桂惠贷’资金支持。”7月8日,广西百姓人家家纺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先生告诉记者,从政策咨询到银企对接,全程都有专员跟进服务,这让他对企业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据悉,茧丝绸产业是我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产业之一。接到百姓人家家纺公司的融资需求后,市政务服务中心迅速联合宜州区工商联和宜州深通村镇银行开展实地走访,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经过高效磋商,银行为该公司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并开通绿色审批通道,贷款办理时限比以前缩短10天,且执行最优3.75‰月利率。企业得实惠,市场被激活,主体强信心,这是河池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成效的生动体现。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精准施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持,有效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激发市场活力。聚焦产业全链条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创新推出“政务服务+增值服务”改革模式,围绕有色金属、茧丝绸、白酒、生物医药等12个特色产业,从项目建设、法律指导、惠企政策等10个方面,为企业提供项目审批全流程咨询、融资对接、用地手续帮办等精准化服务。企业可通过“桂企增值服务平台”或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线上线下申请,享受个性化服务支持。同时,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线下“一站式”增值服务专区,涵盖增值服务专窗、“企业之家”、园区企业服务窗口、惠企政策综合服务窗口、普惠金融服务中心等功能区,推动涉企服务从“多头分散”向“一站集成”转变,大幅提升企业办事效率。此外,以“企业之家”为改革枢纽,统筹市政务服务中心、园区办及各部门窗口人员组成帮办代办服务队伍,制定入企走访计划,设立审批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办事咨询、金融对接、人才用工等全流程服务,实现企业需求“一个口子”受理、流转、督办、反馈。今年以来,“企业之家”已为企业提供设立登记、银行开户、社保办理、金融贷款等帮办服务36件次。

关闭